第85條 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fā)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后,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87條 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民法典將高空拋物列入違法行為,經(jīng)過細化和完善后的規(guī)定直指高空拋物、墜物“調查難”“取證難”等“老大難”問題,解決了不少曾經(jīng)的法律困惑。
專家釋法
“發(fā)生在2000年5月11日的全國高空拋物案至今依然歷歷在目。郝某在自家樓下被樓上掉下來的煙灰缸砸中,住院5個月,險些成為植物人。”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教授王莉說,與侵權責任法相比,即將于明年起實施的民法典增加了“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的禁止性規(guī)定,明確告訴我們高空拋物、墜物行為不僅是不文明行為,更是違法行為。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文法學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張峣解釋,不文明行為是行為人作出的有違公共道德、有背公序良俗的行為,而違法行為則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不法行為。從明年1月1日零時起,在民法典正式生效的那一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就算是被法律徹底盯上了。
在“煙灰缸案”中,由于無法確定煙灰缸是哪一戶拋下的,郝某的妻子將具有拋擲可能性的22家住戶全部起訴至法院,終法院判決每戶承擔8101.5元。
該案的判決依據(jù)現(xiàn)行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對于無法查明侵權人的高空拋物致害案件責任承擔問題:“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張峣介紹,在審判實踐中,這類案件確定被告的難度確實很大,同時絕大多數(shù)被告既沒有主觀過錯,也沒有實施高空拋物的行為,只因無法提供自己沒有實施高空拋物行為的證據(jù),從而被判決承擔責任。于是,很多被告對判決不認可,也不愿主動履行判決結果。民法典中新增的追償規(guī)則,即“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有望解決此類“連坐”問題。
三門峽市中J法院民二庭法官李劍認為,民法典不僅明確了在判決后確定實際侵權人情形下,沒有過錯但承擔了賠償義務的業(yè)主依法維權的途徑,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法院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案由適用的困惑。
法律的完善和進步,讓受害人能盡可能地得到應有的賠償或補償,然而,人們更希望高空拋物、墜物傷人案件不再發(fā)生,所以做好預防工作尤為重要。
民法典規(guī)定:“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guī)定情形的發(fā)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民法典一方面從立法層面明確了物業(yè)公司對防范高空拋物應當盡到的基本義務,另一方面也為高空拋物侵權糾紛發(fā)生后,便于有關機關收集證據(jù)、防止物業(yè)公司推卸責任起到了積J的作用。”李劍認為。
很顯然,這條新規(guī)定擴大了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等建筑物管理人的職責范圍,那么他們應該具體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呢?對此,河南新動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冰給物業(yè)公司提出了幾條建議:,加裝必要的監(jiān)控、安保設施;第二,積J開展法律宣傳,檢查、排查建筑物自身風險、隱患,明確建筑物各部位的管理責任人,建立相關臺賬隨時備查;第三,要增強員工的法律意識,當出現(xiàn)高空拋物、墜物造成他人損害事件后,要積J配合公安、法院等的調查取證工作;第四,條件允許的物業(yè)服務公司也可以采取投保物業(yè)責任保險的方式,來輔助性地降低自身因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后所發(fā)生的損失。
本次人代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曹建明建議,將草案中“有關機關”明確為“公安機關”。他認為,規(guī)定不明將導致實踐中難以操作,容易推諉扯皮,公安機關作為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的專門機關,具有專業(yè)性和權威性,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對高空拋物、墜物進行調查,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實和責任人。這一建議終被采納,所以新頒布的民法典中終出現(xiàn)的是“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說,侵權責任法的“連坐”規(guī)定是一個純粹民事規(guī)范,本身并無問題,只是在實踐中,民事法律作出規(guī)定后,公安機關一般不介入,導致具體侵權人難以查清。“本條規(guī)定實際上就是要求采用刑事方法解決。只有在動用偵查手段仍然查不清高空拋物行為人的時候,才可以適用本條規(guī)定的前述規(guī)則,由可能造成損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且對行為人享有追償權。”
法條援引
千二百五十四條【不明拋擲物、墜落物致害責任】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jīng)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guī)定情形的發(fā)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fā)生本條款規(guī)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高人民法院:
2019年11月14日,高人民法院印發(fā)《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對于高空拋物行為,應當根據(jù)行為人的動機、拋物場所、拋擲物的情況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全面考量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準確判斷行為性質,正確適用罪名,準確裁量刑罰。
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百一十四條規(guī)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百一十五條款的規(guī)定處罰。為傷害、殺害特定人員實施上述行為的,依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對于高空拋物犯罪過程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一般不得適用緩刑:
(1)多次實施的;
(2)經(jīng)勸阻仍繼續(xù)實施的;
(3)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后又實施的;
(4)在人員密集場所實施的;
(5)其他情節(jié)嚴重的情形。
《意見》還對準確認定高空墜物犯罪進行了明確。《意見》指出,過失導致物品從高空墜落,致人死亡、重傷,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二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的,依照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在生產(chǎn)、作業(yè)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guī)定,從高空墜落物品,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百三十四條款的規(guī)定,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
![]() |
商用機器人 Disinfection Robot 展廳機器人 智能垃圾站 輪式機器人底盤 迎賓機器人 移動機器人底盤 講解機器人 紫外線消毒機器人 大屏機器人 霧化消毒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底盤 智能送餐機器人 霧化消毒機 機器人OEM代工廠 消毒機器人排名 智能配送機器人 圖書館機器人 導引機器人 移動消毒機器人 導診機器人 迎賓接待機器人 前臺機器人 導覽機器人 酒店送物機器人 云跡科技潤機器人 云跡酒店機器人 智能導診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