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
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粵府辦〔2025〕6號
各地J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9日
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
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發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戰略決策,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著力構筑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打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開展聯合攻關,圍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組織實施省重點L域研發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旗艦項目、重大專項,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部署一批攻關任務。對科技重大專項符合省J配套條件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重點項目,省財政按規定給予配套獎勵,單個項目省J配套金額超1億元(含)的,按“一事一議”方式研究給予支持。創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對符合條件的J、省J制造業創新中心,省財政按規定分別給予高5000萬元、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二、培育優質企業。支持企業整合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創新鏈資源,推動集聚發展,整體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構建以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骨干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對該L域獲評J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落實省J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強化省市聯動,鼓勵地市給予獎勵,省財政進一步按照地市獎勵資金1∶1予以激勵,調動地市積J性,對J單項冠軍企業獎勵總額度高300萬元,對J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總額度高200萬元。
三、打造應用場景。建立省J跨部門協調機制,壓實“管行業管人工智能應用”責任,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在教育、醫療、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L域廣泛拓展應用。組織開展“機器人+”行動,圍繞工業、農業、城市管理、醫療、養老服務、特種作業等L域,深入挖掘開放應用場景。鼓勵各地市挖掘開放各類應用場景,招引企業打造一批典型案例。
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托重點產業集群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試點,對研發工業L域大模型和應用解決案例給予支持,每年擇優支持不超過10個標桿案例,每個給予高800萬元獎勵,推動制造業企業智能化轉型。發揮各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聯盟、協會等行業組織作用,促進產業鏈快速整合。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優勢,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
五、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統籌省市資源對全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重點項目開通“綠色通道”,依法依規加快項目用地、環評、節能、用林等審批,省市聯動保障固定資產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
六、豐富數據要素供給。構建高質量人工智能數據集和語料庫,形成一批高質量數據產品和服務。支持發展數據交易市場,推動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打造J數據交易場所。支持開展“數據要素×”行動,深化數據要素應用賦能。支持加快培育數據企業,依托優勢打造廣東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
七、完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開源創新生態。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通過技術協作,聯合共建面向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的開源社區、開源生態中心和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交流共享、生態推廣培育、算力調度、開放性行業大數據訓練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大模型評測開放服務、測試驗證等服務。每年擇優支持不超過5個符合條件的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按不超過其上一年度審定運營費用的30%,給予高800萬元資助。
八、引育高水平L軍人才。圍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求和重點任務,支持企業引進培育一批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創新L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高校圍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開展高水平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人才自主培育力度,加快打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人才大軍。鼓勵相關地市出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人才專項政策。
九、加強產業投融資。在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集群中設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基金,聯合相關地市引導社會資本圍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關鍵核心L域,著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創新基金管理機制,強化以盡職合規責任豁免為核心的容錯機制。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豐富金融產品供給,加大對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的政策支持力度。
十、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對于企業、科研院所圍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主導制定國際標準、標準、行業標準的,分別給予每項高50萬元、30萬元、15萬元的資助;對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全國、廣東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分別給予每項高10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資助。
十一、打造高端交流平臺。舉辦“眾創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專業創新創業大賽,在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創客”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暨“創客廣東”大賽、“越來越好”國際設計大賽中設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有關專項賽。支持地市圍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交流活動、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
十二、建立包容審慎監管機制。探索創新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監管沙盒”等包容審慎監管模式,營造鼓勵創新、大膽試錯的制度環境。加大財政資金對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相關軟課題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聯合實驗室。支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安全性相關的檢測認證平臺建設,提供安全風險、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評估認證服務。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L域立法工作,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本政策措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資料獲取 | |
新聞資訊 | |
== 解決方案 == | |
== 機器人推薦 == | |
![]() 服務機器人(迎賓、講解、導診...) |
|
![]() 智能消毒機器人 |
|
![]() 機器人底盤 |
![]() |